涉外商业交往中,尤其是国际货物买卖及涉外工程领域,独立保函是较为常见的付款担保方式。独立保函止付程序系独立保函的申请人、开立人或指示人在独立保函欺诈纠纷中为免于追索困难而向法院申请中止支付保函项下款项的诉前或诉中程序,在《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被列为“申请保全案件”项下的“申请中止支付保函项下款项”案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独立保函规定》)对独立保函止付程序进行了系统规定,最高院亦在2021年12月31日发布的《全国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下称《会议纪要》)中进一步明确了独立保函止付程序的司法裁判尺度。本文拟就涉外独立保函止付程序在审判实践中的相关要点进行如下梳理,以供参考。
管辖法院
根据《独立保函规定》第十三条,独立保函止付申请应向开立人住所地或其他对独立保函欺诈纠纷案件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根据《独立保函规定》第二十一条,独立保函欺诈纠纷案件由开立人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当事人书面协议由其他法院管辖或提交仲裁的除外。对此,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基础交易合同或独立保函中约定了管辖法院或提交仲裁,若各方当事人未就保函欺诈纠纷的管辖达成明确合意,则基础交易合同或独立保函中的争议解决条款并不适用。例如,在(2017)最高法民辖终264号案中,最高院认为基础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并不适用于该涉外独立保函欺诈纠纷;在(2021)湘0105民初1301号案中,法院亦认定保函载明的争议解决条款不能作为确定保函欺诈纠纷的管辖依据,该案应由独立保函的开立人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适用
《独立保函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涉外独立保函止付保全程序,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实体审查
根据《独立保函规定》,法院支持保全止付申请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止付申请人提交的证据材料证明独立保函欺诈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2)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止付措施,将给止付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3)止付申请人提供了相应的担保。对此,《会议纪要》中特别明确,对当事人提出的独立保函止付申请,法院应当根据《独立保函规定》第十二条就是否存在欺诈的止付事由进行初步实体审查,并在裁定中列明初步查明的事实和是否准许止付申请的理由。
因此,涉外独立保函止付程序的审查重点在于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能否证明保函欺诈高度可能存在。例如在(2019)沪74行保复1号案中,上海金融法院对基础交易合同及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了初步实体审查后,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证据未证明“受益人明知没有付款请求权仍滥用该权利”具有高度可能性,因此驳回了申请人的保函止付请求。此外,若法院未经独立保函止付程序的初步实体审查及裁定,而直接在保全裁定的执行程序中要求开立人止付独立保函,则属于程序不当。例如在(2018)鄂执复185号案中,湖北高院认定,武汉海事法院未依据法律规定从形式上判断案涉保函是否属独立保函并依法进行审查裁定,其在执行程序中径行作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保函开立人止付保函项下款项,缺乏法律依据,据此撤销了该止付的执行行为。
法律效果
就涉外独立保函而言,外国法院或仲裁机构可能对独立保函纠纷亦具有管辖权,因此,在中国法院裁定止付后,开立行仍可能面临在境外争议中被裁决付款的风险。例如在荷兰西特福船运公司诉中国银行案中,尽管青岛海事法院作出了止付禁令,但因保函申请人在英国仲裁程序中败诉,中国银行仍被英国法院要求在独立保函项下进行付款。相应的,外国法院的止付禁令在中国境内亦不必然发生法律效力。例如在(2018)沪74民初1419号案中,上海金融法院认为,其在认定保函开立人是否应履行保函项下付款义务以及是否存在迟延付款的正当理由时,不受外国法院已作出的临时止付令的约束,并认定保函开立人主张的不可抗力免责事由不能成立,仍应承担延迟支付的赔偿责任。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光磊、律师蔡晓霞。张光磊还是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和深圳国际仲裁院等仲裁机构仲裁员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77号
华贸中心3号写字楼34层
邮编: 100025
电话: +86 10 5809 1515
传真: +86 10 5809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