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赔偿若干实务问题

作者: 陈志兴、蓝满凤,安杰律师事务所
0
1873

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赔偿低”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尤其是针对各类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顽疾,中国在逐步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此,社会公众的期待也较高。

Q:从立法走向来看,惩罚性赔偿制度有何进展?

A:2013年修改的《商标法》首次规定惩罚性赔偿,即“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2019年修改的《商标法》进一步加大惩罚性赔偿的力度,将之前的三倍提高到五倍。2019年修改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陈志兴
安杰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除上述立法规定外,《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的修订草案中也都有惩罚性赔偿的具体条款。例如,《专利法(修订草案)》第七十二条规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第五十三条规定“对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制定的《民法典(草案)》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规定“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从立法动态来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不断完善,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法治体系的逐步升级,也宣示了中国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和决心。

Q:从司法实践中看,惩罚性赔偿有哪些典型案例?

A:目前这方面的案例在逐渐增多。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MOTR”商标侵权案([2018]沪0115民初53351号),这是上海首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案件。法院认定,被告的行为符合惩罚性赔偿关于“恶意”和“情节严重”的适用要件,最终确定三倍的惩罚性赔偿,判赔300万元。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在 “小米”商标侵权案([2019]苏民终1316号)中认为,二审法院“为充分发挥民事损害赔偿在制裁侵权和救济权利中的作用,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再发生,确保权利人获得足够的损害赔偿,确定以侵权获利额为赔偿基数,按照三倍酌定本案损害赔偿额,对一审判决确定二倍的惩罚倍数标准予以适当调整”,最终判赔5000万及合理开支414198元。

蓝满凤
安杰律师事务所
律师助理

Q:惩罚性赔偿与惩罚性赔偿因素有何区别?

A:实务中,有些文章论述、媒体报道等以惩罚性赔偿因素来指代惩罚性赔偿。笔者认为,这不太妥当。惩罚性赔偿因素主要是指侵权人的主观故意和侵权情节等,尤其是在适用法定赔偿或者裁量性赔偿时适用的比较多,即通过对这两个因素的考量,给予较高的赔偿数额。虽然惩罚性赔偿也会考量侵权人的主观故意和侵权情节,但是,惩罚性赔偿是一个法定的概念,它指向具体的条款,如《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也就是说,适用惩罚性赔偿包括“基数”和“系数”两个要件。

Q:惩罚性赔偿的“基数”如何确定?

A:理论上来讲,惩罚性赔偿包含补偿性质的实际损害数额以及惩罚性质的赔偿数额两部分,而实际损害数额就是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赔偿“基数”。例如,根据《商标法》第六十三条,可以通过“权利人损失”“侵权获利”或者“许可费的倍数”的方式确定赔偿数额。这个数额确定之后,也就构成了惩罚性赔偿的“基数”。

Q:惩罚性赔偿的“系数”如何确定?

A:“系数”的确定主要是考量侵权行为人的“主观恶意”和“侵权情节”。关于“恶意”要件,如在“MOTR”商标侵权案中,法院认为,被告是对原告商标的全面模仿,攀附意图十分明显;被告收到了警告函并签署和解协议承诺不再侵权后,又重复实施侵权行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侵权恶意及其严重。关于“情节严重”要件,如在“MOTR”商标侵权案中,法院认为,被告的侵权行为影响范围大,且侵权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原告的商誉。

作者:安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志兴、律师助理蓝满凤

Share-based payment

安杰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朝阳区东方东路19号院5号楼
亮马桥外交办公大楼D1座19层 邮编:100600
电话: +86 10 8567 5988
传真: +86 10 8567 5999
电子信箱:

chenzhixing@anjielaw.com

lanmanfeng@anjielaw.com

www.anjiela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