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年首钢在秘鲁的铁矿山投资遭遇“罢工门”到中铝并购力拓折翼,中国矿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之路可谓障碍重重,而法律风险便是其中主要障碍之一。为保障投资成功,中国矿业企业在迈出国门时须未雨绸缪。
了解中国
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首先应了解中国关于对外投资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比如,中国是一个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资金汇到境外。企业将资金汇到境外需要向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申请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凭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文件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出手续。另外,中国目前已出台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扶持政策,企业应了解并充分利用这些政策。
熟悉东道国
首先,应了解东道国的产业政策。很多国家对外国投资者投资矿业资源都有一定的引导性或限制性规定。中国矿业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聘用专业律师进行审慎调查与了解。第一步,应了解东道国对企业拟投资的矿产领域是何态度?是允许、鼓励、限制还是禁止?如果东道国政府持允许和鼓励态度,则其次应了解其要求外国投资者履行哪些审批手续,并提前准备好相关文件。这两步是确保对外投资成功的基本要求。
其次,应充分考虑东道国的劳工法律规定及文化习俗。劳工问题始终是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却常常被中国企业忽视。很多国家都会严厉惩罚违反当地劳动法的行为。比如,世界零售业大王沃尔玛就曾因强制员工加班却不付报酬而违反宾西法尼亚州劳工法,被判7800万美元罚款。
而有些中国企业也曾因忽视当地劳动法规定而导致工期大大延误、项目发生重大亏损。
东道国的文化习俗也应该得到中国矿业企业的足够重视。比如:较长的休假、较高的加班费用是很多西方国家劳动用工的一个特点,而穆斯林国家每年都会用较长时间开展宗教活动也是一种文化
传统。
但很多早期投资海外市场的企业,不够重视当地劳动用工的法律法规以及文化习俗,造成工期延误等违约后果,付出了较大代价。
第三,应重视东道国的环保规定。违反东道国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不仅可能招致巨额罚款,甚至可能导致企业被责令关闭。为规范“走出去”企业的行为、帮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避免违反环保法规的风险,中国环境规划院与全球环境研究所专门编写了《海外投资及援建项目的环保指南》,该指南要求中国海外所有在建和已建项目配套必要的环保设施,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备;该指南同时要求中国在海外投资或参与援建的企业须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补偿项目带来的生态破坏。
另外,为帮助企业了解国际投资合作市场环境,自2009年以来,国家商务部也组织编写了三个年度版本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特别是国家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指南2011年版本,除提供了最新的相关数据和政策法规外,还增加和完善了有关东道国(地区)环境保护、土地、劳动用工等政策法规介绍及风险防范等内容。
第四,应避免侵犯知识产权。挑起知识产权诉讼以打击竞争对手,已成为国际商业活动的一项游戏规则。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世界上享有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知识产权数量较多,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很容易被他们锁定为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目标。中国矿业企业应尽快打造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与律师队伍,并在对外投资时委托当地专利代理机构或律师查询相关专利,并出具查询报告,避免侵权纠纷。
第五,要设计合理的交易架构。交易架构的成功,是对外投资成功的关键。中国矿业企业对外投资通常采用两种交易方式,即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两种投资方式各有利弊,投资人应听取律师建议,从合法性、可行性、相关税收、实施时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判断。
和资产收购的方式相比,股权投资风险较大、周期较长,但需承担的税负较低,涉及的审批手续也较少。具体采用哪种交易方式,要视乎投资目的等诸多因素而定。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是一项涉及多方面法律关系的复杂工程,需要凭借专业的中介机构才能最有效、最安全地实现投资目的。
王霁虹是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中国城市建设领域的知名法律专家。高磊是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