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代持诉讼中的司法要点

作者: 冼一帆,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
0
103

资并购完成之后,有些实际股东希望由其他股东或者第三方代为持有股权。在这种情况下,该实际股东成为隐名股东,为其代持股权的其他股东或者第三方被称为名义股东。当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围绕公司股权产生纠纷时,就会出现股权确认诉讼、股东显名诉讼、公司决议效力之诉、公司解散之诉、执行异议之诉等一系列的案件。近年来,因股权代持所引发的诉讼已经成为商事诉讼的热门业务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司法观点。

确认股东资格的条件

Xian Yifan, East & Concord Partners
冼一帆
合伙人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隐名股东要求显名,应当得到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其他股东”是指名义股东以外的股东。而实务中的争议要点在于这个条款的“同意”除了通过其他股东明确表示同意隐名股东登记为股东以外,是否可以通过其他股东知悉隐名股东的存在及行使股东权利来推定出其他股东的默示同意。

(2019)京01民终2750号民事判决认为:其他股东并未同意原告登记为公司的显名股东,故即使原告作为实际投资人的身份被其他股东知晓,也实际参与了公司经营,也不代表其他股东同意原告的显名要求。

(2017)最高法民申37号民事裁定书则认为:证据显示公司及其股东均同意隐名股东向公司缴纳出资成为股东,且公司的其他股东对隐名股东以名义股东的名义进行投资均是明知的,隐名股东多次以公司股东的身份参加股东会议,实际行使股东权利。因此支持了隐名股东登记为股东的诉讼请求。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二十八条则认可了其他股东“默认同意”的情形,认为对“同意”的认定不应局限于其他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同意隐名股东的显名请求。

外企股东资格确认程序

实务中隐名股东确认股东资格的另一难点是,外商投资企业是否需要满足前置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2020修正)第十四条,隐名股东登记为公司显名股东的条件之一是征得了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的同意。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之后,外资企业的股权变更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措施管理的,只需要办理备案,不需要办理审批。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法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因股权发生变更的,仍需要向原登记机关进行变更登记,涉及公司章程修改的,需要将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提交登记机关备案。

公司决议效力之诉

隐名股东是否有权直接提起公司决议效力之诉,或者说隐名股东在成为工商登记的显名股东之前,是否有权以公司股东的名义直接提起公司决议效力之诉呢?在司法实践中对此依旧存在不同观点。

(2008)云高民二终字第197号判决书认为,并非只有工商登记的股东才能诉请公司决议无效,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在公司内部可享有与正常股东相同的权利义务,其股东地位依法应予保护,可提起公司决议效力诉讼。

然而,(2014)通中商终字第00445号民事判决书认为:根据法律规定有权提起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撤销或无效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具有议事表决权的公司股东。没有记载在公司的章程和工商登记的隐名股东不能称为公司法上的有公示公信效力的股东,无权提起撤销公司相关决议或确认决议无效的诉讼请求。

名义股东的清算责任

欢迎关注天达共和公众号
“欢迎关注天达共和公众号”

隐名股东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需要对公司无法清算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那么名义股东对此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对此,司法实践的意见统一。

(2019)京01民终8022号民事判决认为:公司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股东信息,对于公司及股东之外的善意第三人具有公示效力,名义股东与隐名股东的内部约定不足以对抗公司以外的债权人,因此两人属于共同侵权人,共同对外承担清算责任。名义股东属于工商登记的股东,而工商登记具有公示效力,善意第三人合理信赖工商登记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民事行为。即使存在工商登记与实际股权归属不一致的情况,也应当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理信赖。

由于商业考虑的复杂性,股权代持是公司并购之后股权结构的一个选项。但名义股东与隐名股东,应当对可能产生的纠纷有充分的评估和分析。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冼一帆

Reform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
亮马河大厦写字楼1座20层 邮编:100004
电话: +86 10 6590 6639
传真: +86 10 6510 7030
电子信箱:

evanxian@east-concord.com

www.east-concor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