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停滞的中拉商贸关系因为中国对拉美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农产品的大量进口而再度回复生机。中国对这一地区的关系也从一开始的一时之需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汲取,甚至可能汲取更多。
2009年,中拉贸易额达到1,200亿美元。胡锦涛主席预言2010年实现1,000亿美元的交易额今年能够增至三倍。目前,中国和拉美一些国家之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就充分显现了中国与这些地区之间搭建起来的坚实桥梁。
作为中国在农产品、原材料以及能源上最为可靠的供应者,拉美正努力达到中国稳固增长的需求。在这些商品中,农产品出口不断扩大以满足中国人口的需求。尤值一提的是,拉美各国大力扩产大豆,以应对中国的需求。中拉关系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本文也将围绕农作物,这一对于中国人口生计最不可或缺的产品而展开讨论。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
对中国人而言,大豆是人和动物必不可少的消费产品。大豆能够生产出大豆粉、豆奶、豆油、豆腐和大豆组织蛋白。大豆同时也是中国饭菜少不了的调味品 — 酱油的主要原料。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年均消费量高达4,000万吨。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农业的扩大,中国国内的供应已远远无法满足其对豆制品的需求。经济分析员预测中国将很快进口超过全球50%的大豆产品。这就使其愈发依赖阿根廷以及巴西,这两个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由于中国正逐渐转向对拉美产品的进口,对拉美之大豆贸易将很快取代美国,而跃居大豆出国之首。
拉美的回应
面对中国对大豆产品如此高涨的
需求,以及从中获取的丰厚回报,拉美反应热烈而迅速。例如,巴西和阿根廷已经转移经济发展重心以进一步迎合中国对大豆的需求。阿根廷,一个曾以培植多种农作物以及高质牛肉输出而闻名的国家,如今将其50%以上的耕地用以种植大豆。
大豆和全球市场
目前,中国对大豆的进口已成为国际市场上一项被密切关注的期货交易。大豆价格和供需成为全球金融健康的重要“气象标”。世界金融界怀疑,大豆价格的提升是最近全球金融海啸退潮的有力证明。经济学家紧密并注大豆供需,同时也对拉美大豆贸易的蓬勃发展保持高度的重视。
但是,也有经济学家指出,中拉之间飞速发展的贸易不能永久持续,因为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减少其对原材料的需求,而中拉自由贸易协定的增加至多不过是地区间的短暂的维系。虽然如此,中国对拉美农业的投资至少显示了拉美贸易将在未来十年内持续发展。拉美丰富的矿藏资源包括原油、铜以及锂,都将持续服务于中拉投资者的需求。比如说,2010年3月1日,中国与秘鲁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据秘鲁外贸旅游局称,协定之日起的十年内,至少一万个新公司将开始对中国出口他们的产品。
此外,2010年4月8日,哥斯达黎加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撤除贸易壁垒并促进双边纽带。更为重要的是,该协定取消了两国多达90%的贸易产品的关税。作为亚洲在拉美的第九大贸易伙伴,哥斯达黎加期望该协定能够对中国投资开放更多的产业,同时构建中拉在文化、体育以及技术上的交流与互动。
中国也十分清晰地表明其与拉美增加贸易往来的愿望。2010年4月,中国官员访问了南美数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勾画进一步推动中拉贸易往来以及鼓励对拉直接投资的战略蓝图。当然,中国领导人不是在促进中拉经济关系中“一个人战斗”;哥伦比亚主席阿尔瓦罗·乌里韦·贝莱斯意识到中国在创建对该地区的长期投资机会。阿尔瓦罗·乌里韦·贝莱斯积极促成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并期望以此来推动哥伦比亚对中国市场的贸易。
未来走向
作为拥有13亿人口消费量的大国,中国正在而且将会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强有力的参与者。为了维持其目前的经济扩展,中国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主要商品和能源资源的头号购买者和消费者。拉美国家已做好准备迎接来自中国源源不断的需求。同时,大量对中国出口也使拉美各国获取了数目可观的直接投资。尽管大豆市场对于中拉贸易关系的重要性急遽提升,其也仅是两个地区之间将要进行的大量贸易与投资的冰山一角。随着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两个地区的投资者将会在商贸中 发掘新的潜能,并在新兴的市场中创造更多的企业。
Sumeet Chugani 与 Margaret Perez 均为美国达瑞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上海南京西路1515号嘉里中心29楼
邮编: 200040
电话: +86-21-61037435
传真: +86-21-61037439
www.diazreus.com
电子信箱: info@diazre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