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家电和手机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提升市场份额,成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的典型代表。究其根源,这些产业具有包括本土政策支持、人工和物料成本优势、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成功的品牌建设效应及自研创新技术在内的诸多优势。

新能源汽车行业,自2014年以来,在中国政策引导下,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新兴车企,与转型中的传统车企共同角逐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市场化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也逐步建立了人才优势、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与成功的品牌建设,并积累了大量的自研创新技术。这些都成为其进军海外市场的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在追求环保与节能减排的共识下,全球各国家/地区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例如,加州行政法办公室在2022年11月30日,批准生效了由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通过的一项新规 (即ACC II),决定从2035年起,将全面禁止销售新的燃油汽车。

与之类似地,还有欧洲议会于2023年2月14日在斯特拉斯堡通过的《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协议的目标是2035年开始在欧盟27国范围内停售导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轿车和小货车,但使用碳中性燃料的新的燃油轿车和小货车有望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

在该趋势下,中国自主品牌出海的发展新机遇应运而生。

在燃油车方面,对于传统工业强国德、美、日而言,中国的技术仍处于落后状态,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这些年的全力投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技术竞争优势。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而言,除去能源类型革新及与之匹配的驱动系统革新之外,新能源汽车本质上还属于智能汽车,其在人车交互上提供了更便捷、更智能的体验。因此,新能源汽车这一载体通常会搭载三电与三智技术,即电池包、电驱、电控、智能座舱、智能网关及智能驾驶。

对中国企业而言,相较于更为熟悉的国内市场,海外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会为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带来成倍放大的运营许可收益及风险规避效果。作为知识产权规则的遵循者、实践者和贡献者,如何在品牌出海的过程中,做好知识产权事务管理,为企业的海外商业行为保驾护航,笔者在此从市场化、产业化、全球化、主动性与前置性角度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海外专利布局管理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出海进程可以包括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品牌出海与模式出海。

开展海外专利布局是技术出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家在创业初期就放眼于国际市场的企业,蔚来汽车自2015年开始推行专利布局的全球化考量,从三电技术、三智技术、传统车辆技术、创新服务技术(如换电技术、车手站云互联)、创新设计等板块中筛选出相应的核心专利,并在中、欧、美等地进行战略布局。作为核心专利的筛选标准,笔者推荐同时考虑传统意义上的专利创造性以及更偏商业化视角的技术市场价值与产业价值。

与此同时,还应与时俱进地关注海外法律制度的更新,适时迭代自己的专利布局策略。例如,在欧洲单一专利和统一专利法院(UPC)推行下,在生效统一专利与传统欧洲专利之间进行灵活取舍;再如,在美国合规审查日益严格的趋势下,审核专利涉及的技术合规性,以及撰写国内的优先权文本。前置性的研究工作将为布局海外地专利资产带来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早在2015年品牌定立之初,蔚来汽车已经开始在海外重点市场及中国辐射周边地区所涉及的国家进行商标布局,布局涉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根据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商标法律规定,对产品尚未真正进入的市场进行二次补充注册,确保重要商标不被抢注。

该预见性的布局成功避免了蔚来在潜在海外市场对应国家被抢注商标。作为其中一个案例,2022年6月21日,中华商标协会商标海外维权工作委员会发布了一则预警称,一家菲律宾马尼拉企业于2022年1月在菲律宾集中注册了21个英文商标,涉及18个国内新能源领域的知名品牌,其中不乏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而蔚来汽车则已在菲律宾提前进行商标布局,因而未被抢注,提前规避了类似的商标风险。

海外应诉策略预演

独行快,众行远。我们在思考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时,实际思考的不仅仅是车企本身,而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出海问题。

众所周知,汽车整车涉及的零部件非常多,而且智能汽车还包括了传统车辆所没有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所需的专利密集的零部件。尽管可以通过合同方式来约定零部件合作伙伴(供应商)作为(其提供的零部件所导致的)专利侵权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但是作为整车厂商,我们还是积极主动赋能产业链,一同提升各个合作伙伴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只有每位合作伙伴(供应商)整体知识产权意识与能提提升之后,整体的产业链的知识产权风险才会降到最低。而车企本身,也必将受益于产业链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把整车所涉及的专利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是所谓“众行远”,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并肩合作、一起行动,可以互相帮助、彼此支撑,共同应对。

在管理海外市场知识产权事务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为关键。作为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迈出国门之前,蔚来已经提前对海外司法环境做了充分研究,并针对行业内最近十多年的实际诉讼情况进行了研究,准备了详尽的应诉策略预演。

谈到我们的风险研究方法论,其中就包括基于数据来研究海外司法实践通识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专利风险。

在熟习海外司法实践通识的基础上,蔚来对最为关注的汽车产业链做了进一步的专利风险分析,包括:

    1. 从目标海外市场发生的专利诉讼案中筛查汽车领域专利侵权案件;
    2. 分析涉案专利的细分技术领域来了解各细分技术领域内的诉讼风险;
    3. 统计涉案专利的不同类型来制定相应的应诉策略;及
    4. 从中筛查出高风险专利,来制定包括无效准备、规避设计在内的专利个案应对策略。

海外维权策略

走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在开展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工作之外,如何加强知识产权应用能力,合理运用布局的高质量知识产权来维护公司地合法权益,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方向。笔者在此也分享部分企业案例,抛砖引玉,希望触动国内同行对于海外维权的思考。

作为维权案例之一,2021年5月,阿联酋某当地企业在第12类汽车等相关商品上抢注了蔚来的英文标及图形的组合商标以及域名www.nio.ae,尽管蔚来汽车的商标尚未在阿联酋进行使用,但基于自身商标的国际知名度以及企业商誉,同时考虑到被告抢注行为的恶意性和欺骗性,最终法院支持了蔚来的全部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抢注的商标和域名无效。

结语

随着国内技术创新崛起,在向海外市场拓展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从机会管理和风险管理等角度,开展深入全面的知识产权准备工作。知识产权从业者不能只满足于做business partner,而是要真正成为part of the business,思考的更长远一些,为服务将来的商业策略,提前进行知识产权布局。


蔚来汽车知识产权高级总监刘肖琛

返回 INTA2023 页面,查阅更多知识产权系列文章

I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