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改革仲裁收费架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理事会成员兼其委任委员会主席杨炎龙对此表示欢迎,并建议下一步应该是“增加合资格的仲裁员”。
由于国际仲裁的过程漫长,费用昂贵,人们越来越担心仲裁成本不断攀升,“[扩大仲裁员人才库]必然能确保仲裁成本保持在合理的水平,”杨炎龙说。
作为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杨炎龙把仲裁形容为组合拳,需要各种技能的配合,并希望为法学院高年级生及初级从业人员提供充分的培训,尤其在发展大湾区的愿景下,应该提高用中文工作的能力。
他又表示,香港若能成功摆脱现行制度,采用与仲裁结果有关的收费架构(ORFSA),将促进国际与本地律师事务所在定价方面的良性竞争,亦能吸引更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客户。
ORFSA在其他司法管辖区已经成为商业操作的常规组成部分,并用于伦敦、巴黎和纽约等主要地区。通过允许三种不同的收费安排,香港与其他司法管辖区的竞争对手将保持一致,并有助于平衡国际仲裁竞争环境。
杨炎龙说:“与新加坡提出的只专注于按条件收费协议的模式相比,香港的新收费架构要广泛得多,因为它涵盖了三种主要的ORFSA结构。新制度将赋予香港更多竞争优势,因为客户可以从更多样化的选项中进行选择。”
杨炎龙认为,如果香港这次能成功向前迈进,将激励律师专注于追求更有力的索赔,避免承担因仲裁不成功导致的财务风险。
“最后,在保护当事人身份的前提下,应该有更大的举措鼓励公布仲裁裁决,确保与法律原则一致。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已经可以通过检禁文件的形式在网络公开某些选定程序的摘要。不过,香港政府还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杨炎龙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