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了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要求,中国于2001年12月对《商标法》进行修订,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确立了对商标评审实施司法审查。在商标评审行政诉讼案件中,举证以及法院对证据的认定对于审查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以及维护原告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均有重要的意义。
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同时,如果当事人未能尽到上述责任,在诉讼结束之时,则有可能承担对其主张不利的法律后果。不同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若干问题解释》)的相关规定,均明确了行政诉讼由被告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这一基本原则。在商标评审行政诉讼案件中,作为被告的商标评审委员会需承担商标评审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 提供其作出商标评审决定、裁定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然而, 在商标行政诉讼中,强调商标评审委员会承担举证责任,并不意味原告就应无所作为,消极的坐视诉讼的进行。最高人民法院《若干问题解释》、《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称《行政证据规定》)等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商标行政诉讼原告的举证责任制度。
根据上述规定,原告在商标行政诉讼中除应对证明自己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承担举证责任外,原告还可以提供证明被告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的决定、裁定违法的证据,例如:商标评审委员会违反法定程序做出决定、裁定的相关证据。即使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也并不免除商标评审委员会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因此,作为商标行政诉讼中的原告仍应充分运用其享有的举证权利。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认定
商标评审行政诉讼中,原告有权向法院提交证据,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既可能包括商标评审阶段已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交过的证据,也可能包括未曾在评审阶段提出的新证据。
针对原告向法院提交其未在评审中提交的新证据,法院是否采纳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行政证据规定》规定,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对于上述规定有的法官认为,法院仅应对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裁定时依据的证据和理由进行审查,而原告在行政诉讼中补充的证据则不应作为审查商标评审委员会合法与否的依据,倾向于对未在行政诉讼中提交的证据一律不予采纳。如在“海尼根公司与泰中烟草国际贸易公司‘喜力’商标行政诉讼案”中,二审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海尼根公司一审期间提供的,而在商标异议复审期间没有提供的证据在本案中不应当被采纳。也有法官认为,上述规定的本意是防止原告漠视行政程序而使行政程序形同虚设,并不是意在规定法院对原告未在行政诉讼中提交的证据一概不予采纳。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孔祥俊法官的意见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他指出,法院对于行政程序中未提出的证据,“一般”不予采纳,而非一概不予采纳。一般不予采纳针对的是拒不提供证据的情形。对不属于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不如实提供的情形的而在诉讼程序中提交的证据,法院通常应当
接受。
审查理由
孔祥俊法官举例说明,如在行政程序中因误解而没有提交、因客观障碍未能及时提交或者在诉讼中才发现的新证据等,可以在诉讼程序中提交。法院应当审查在行政程序中未提交证据的理由的正当性。这说明,公平和客观真实仍是诉讼中优先追求的目标。
此外,如果法院维持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以后,原告仍可以以新事实、新理由重新启动行政程序而获得救济的,法院在排除新证据时一般会从严掌握。例如,原告对于已经提出过争议申请的注册商标,在有新的证据理由时,仍有权再次提出争议申请的情况下,法院在认定新证据时会从严掌握。
综上,我们建议,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原告存在未在商标评审程序中提交的证据,仍应在诉讼阶段及时提交,同时应向法院合理解释未在行政程序中提交的理由, 以维护原告的利益。
王亚东是润明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
陆蕾是润明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12号
新华保险大厦1806室
邮编: 100022
电话 Tel: +8610 65693511
传真: +8610 65693512/13
www.runminglaw.com
电子信箱:wangyd@runminglaw.com
lul@runmingla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