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分析

作者: 徐羽、周帆,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
0
688

司法执行的存在,必然需要执行监督的并行。

司法执行检察监督最初主要在刑事执行监督上体现得较为完善,在民事执行监督上存在缺失,对于人民检察院是否应当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司法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存在着重大的争议,甚至,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5)5号批复,还曾将检察机关对所有执行裁定的抗诉权力排除在法律监督范围之外,限制了检察机关对法院执行活动的监督。

徐羽, Xu Yu, Partner, Hylands Law Firm
徐羽
合伙人
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

直到2012年,《民事诉讼法》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确立了法律依据,此后,2013年,最高检发布了《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2016年,两高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发[2016]30号(下称《执行监督规定》),2019年,最高检发布了《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等,相继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提供了程序规程和办案支撑。近年来,人民检察院对于民事执行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的案件逐年上升,其中被法院采纳的比率也高达60%至90%。中国除了在民事执行案件采取“法院自我监督“机制外,还建立了独立的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机制,为解决“执行乱”“执行难”提供了多层的监督保障。

本文简要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进行梳理,探讨和补充针对民事执行违法行为的维权救济途径和监督措施。

程序启动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程序的启动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案外人的申请;二是人民检察院依职权进行监督。

周帆, Zhou_Fan, Partner, Hylands Law Firm
周帆
合伙人
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

监督对象和范围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为违法执行行为,包括违反民事执行法律规定的执行行为,或者虽未违反规定,但严重侵害当事人或者案外人实体权利的民事执行行为。民事执行监督相关规定中未就违法执行情形作具体列举,以下是执行法院常见的违法执行情形:(1)违法查封:错误查封;超标的查封;违法解除查封;查封不当损毁财产;查封禁止查封的财产;怠于查找、查封被执行人的财产;拒不查封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等;(2)违法评估:选择评估机构违法;恶意串通操纵价格;剥夺当事人异议权;未经评估进行处分等;(3)违法拍卖:委托拍卖机构违法;串通操纵司法拍卖;拍卖侵犯案外人权利;(4)违法变卖和违法以物抵债;(5)违法处置或扣留执行款;(6)侵犯优先受偿权等。

监督审查处理

针对违法执行行为,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等均可以向执行法院同级的人民检察院申请执行监督。案件以同级人民检察院管辖为原则,特殊情况也可以由上级检察院直接办理。人民检察院受理申请后,参照办案规则办理,根据案件审查情况,分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1.认为确实存在执行违法情形的,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这是近年来检察院办结民事执行监督的主要方式,适用于所有执行违法及执行不当的行为,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相关规定明确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2.向违法执行主体发送《纠正违法通知书》。该形式主要多见于刑事执行监督过程中,针对程序明显违法的执行行为,或者发出检察建议法院不予采纳的情形,偶见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案件中。

3.终止审查。根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相关规定,经审查认为不存在违法情形的:针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案外人申请的案件,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的决定并制作不支持申请监督申请决定书,送达申请人;针对依职权监督的案件,作出终结审查的决定。

前置程序

为了协调好民事执行检察制度和执行异议制度,更好的保障当事人或者案外人的救济权利,《执行监督规定》第六条规定了民事执行监督申请人必须经过的前置程序,即法律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案外人可以提出异议、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程序的,应当先经过该救济程序。如未经过该救济程序或已经提起该救济程序尚未完结期间,申请民事执行监督的,人民检察院将不予受理。

结语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初步补充了原有法院自我监督的不足,有助于促进民事执行工作有效、合法的推进,同时,也可以看到,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规定相对简单,导致检察监督手段单一,缺乏保障机制等,执行监督的范围、程序、方式、期限等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填充,期望不断完善以便更好的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徐羽是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他的联系方式是电话+86 10 6502 8888以及电邮xuyu@hylandslaw.com

周帆是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她的联系方式是电话+86 10 6502 8792以及电邮zhoufan@hylandsla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