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中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稳步增长,仅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2017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达1400多亿美元。但需要看到的是,在境内外竞争环境的夹击下,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付出了惨痛代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风险的防控不到位。
中国有实力走出去的企业以各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力军。这些企业传统上以承包工程为主,目前既面临在国内由施工总承包商向投资人的转变,又面临国内业务向国际业务的转型,在法律风险的防控、法务的作用、外部律师的聘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常见误区
过度重视业务部门,忽视法务部门的作用和意见。实践中,法务在一个企业的地位往往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法律风险防控水平。涉外项目涉及法律服务复杂,很少有企业能够配备足够的法务人员来处理所有法律事务,内部法务的地位直接决定了外聘律师参与项目的广度和深度。法务地位高的企业,外聘律师介入项目时间早,早在交易架构确定环节就可以及时由律师提供法律服务。交易架构的确定在涉外项目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交易架构设置合理、税收筹划到位,能为企业创造几百甚至上千万的经济价值。
而有的企业虽然每年做几十亿的项目,但没有自己的法务部门,也没有专职的法务人员,仅在项目报到集团层面时由集团法务部门提出意见。而往往这时候交易文件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企业再拿着集团法务部门提出的要求与交易对手去协商,其被动性以及对企业信誉的影响,相信业务部门人员都深有体会。在国际业务中,境外客户更是无法理解,这也是部分交易中的国外客户不愿意与中国企业打交道的原因。
现在高度重视法务部门、外聘律师作用的企业,不是在全程使用法律专业人员的项目中尝到甜头的,就是在过去项目中付出巨大经济代价的。对法务部门来说,也要通过在为业务部门服务、提供法律建议的过程中,让企业认识到法务人员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公司赚钱和创造价值,从而愿意更多的依赖法务人员。
认为涉外项目只需要聘请东道国律师。一带一路提出以来,相当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外聘律师在项目中的作用,但对于怎么用律师还需要逐步摸索。一类企业在实践中喜欢由企业直接聘请投资所在国的当地律所。
到一个国家投资聘请当地律所当然是必要的,但如何聘请仍需要技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多还处在较不发达的阶段,法律体系并不十分健全,法律变动频繁,律师水平参差不齐,参与大型投资项目的经验也十分有限。企业如果聘请了此类律所,不仅项目的法律风险防范水平无法保障,还有可能因为当地律师的问题影响项目的进度。
目前,很多有经验的国企采取的做法是聘请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内大型律所,由其作为法律服务团队的总负责人,去选聘当地律所。由于企业并不直接对接当地律所,省去了企业在当地所和国内所之间协调沟通的成本。并且,由国内大型律所去选择当地律所,由于其身处业内,更有能力去选择一个在项目所在领域有丰富业绩的律所。
以价格作为选聘外部律师的决定性因素。现在很多企业采购法律服务,也仿照采购工程、货物的形式招投标,并以最低价中标的方式确定法律服务单位。从行业角度来说,法律服务是依靠律师脑力劳动、时间、累积经验为基础提供的一项服务,不同经验水平的律师提供的服务也是差别很大的。
采用最低价的方式选择律师很难为企业选到在该行业领域内业绩经验最丰富的律师。企业在聘请律师的过程中更应该综合考虑法律服务团队在类似项目上的业绩、为项目配备的律师团队契合度、律师为项目量身定制的服务方案等因素,企业考虑成本无可厚非,但这不应成为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离不开法务、律师的保驾护航,企业借助专业人员的力量,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或不走弯路,更快的摘取成功的果实。
王霁虹是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她的联系方式是电话+86 10 5957 2288 以及电邮 wangjihong@zhonglun.com
刘瑛是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她的联系方式为电话+86 10 5087 2713 以及电邮 liuying@zhongl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