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确定性带来的颠覆效应无处不在,律界劳动力市场也不例外。亚洲的很多律师们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路径,将目光转向其他轨道。Freny Patel将为您剖析这一潮流背后的原因

加坡法律协会主席Adrian Tan在2022年初发表了一篇题为“大辞职潮”的演讲,颇有“警世”意味。他叹惜狮城律界的高人才流失率,继而又向亚洲其他地区发出告诫,如不采取行动,人才“出逃”或难避免。

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把原因归咎于疫情。他认为律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职业倦怠,这是律师们早在2020年之前就在抱怨的问题。

“现在有邮件和即时通信,意味着年轻律师的工作节奏要比以前的律师快得多,” 他提醒,并强调心理健康格外令人担忧。

无独有偶,继他的演讲之后,印度首席大法官Dhananjaya Yashwant Chandrachud直接将初级律师比作奴工。在印度律师公会的一次活动上,他说初级律师工作过多、收入过低,并敦促公会的资深会员支付合理薪资。

疫情虽不是“大辞职潮”的主因,但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许多律师不得不调整日常工作、职能角色、执业领域,甚至整个职业生涯。

专家们表示,在这些趋势之下,如果亚洲律所希望留住人才,当务之急就是提高薪酬,改善工作条件。一位刚离开律所的律师就表示,人员流失与领导对团队成员是否有同理心直接挂钩。

Asia Business Law Journal采访的多位律师和法律招聘中介都持此观点。律界的人员流动由多重因素驱动,可能是想打破职场天花板,或者希望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或对完成计费目标没有信心,又或希望在企业承担更有意义的职位等。种种原因促使年轻律师不一定长期待在同一家律所。

“很多人出走的主要原因,是感到自己职业生涯已经触及了天花板,”印度Khaitan & Co律师事务所的驻孟买高级合伙人Rabindra Jhunjhunwala说。

韩国法务法人(有限)太平洋律师事务所的驻首尔合伙人韩利奉说,年轻律师的想法和老一辈不同,在同一家律所奋斗几十年而后坐上合伙人位置是老一辈的常规路径。

他认为如今的韩国律界已与30年前大相径庭,在当时市场较小,每年大概只有300名律师通过司法考试,而现在这个数字是几千人。

威科集团《2022年律师转型调研报告》(Future Ready Lawyer Survey 2022)指出,大部分法律组织无法达到员工的期望,并告诫,明年或有70%的公司法律师离开目前的岗位。

在新加坡市场,疫情期间有更多中级律师离职。全球招聘中介Ethos BeathChapman的新加坡执行董事Linus Choo表示,这一空缺给极初级的律师带来了更大圧力,他们不得不直接与合伙人沟通。

但是,繁忙的合伙人未必有时间给予这些初极律师必要的指导或支持。Linus Choo在接受Asia Business Law Journal采访时表示,在律所,时间总是很紧迫,仲裁、诉讼或者公司交易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资源有限,工作时限短,几乎无法抽出时间手把手指导,交流也就减少。”

疫情从根本上改变了格局,迫使许多律师调整和重估他们的工作条件,而结果就是,亚洲的律所不得不面对高流失率的问题。

Jhunjhunwala观察到,如果一家律所不允许员工灵活办工,那么员工就跳槽到其他律所。他说:“危机当前,律所往往在情急之下制定策略,而灵活办公是留住人才的一个良策……比如允许律师继续居家办工。”

但Trowers & Hamlins律师事务所驻马亚西亚合伙人Geoff Allen指出,灵活办工增加,面对面交流减少,律师与律所之间的情感连接也不如以往坚固,这就意味着员工更容易跳槽。

Ethos BeathChapman香港法律事务负责人Brian Chan则指出另一现象——诉讼或仲裁业务的团队比其他执业领域更稳定,背后原因不难理解。他解释,这些团队并没有太多人员变动,甚至律所间的流动也很少,因为“从事争议解决的律师必须出庭,而诉讼和仲裁的审理需要一或两年的时间”。

陈锦海,新加坡法律协会

从事公司交易的律师团队则相反。Brian Chan说,这一执业领域主要受资本市场的状况驱动,市场火热时,对股权或债券资本市场律师的需求就强劲;市场收缩时,对这些律师的需求则减少。在香港,律所的资本市场团队年流失率达到30%至40%,而争议解决团队的年流失率低于20%。

与此同时,大部分亚洲市场对数据隐私与科技、媒体和通信(TMT)领域的律师有较高需求。Chan说,“受疫情驱动,电商和金融科技一片蓬勃,对这些领域的律师需求也高涨,因客户需要这些领域的法律意见,尤其考虑到要应对快速的监管变化。”他预计人才流失会持续,除非律所采取混合工作制。

菲律宾Quisumbing Torres律师事务所的驻马尼拉合伙人Alain Charles Veloso也认为人才流失会持续,他还认为公司法和公司交易领域的律师会跳槽到企业做法务。他提到,菲律宾有许多律师辞职后继续深造,或进入政府部门、转做法务,或从事其他事业,比如开律所或创业。“这主要是因为律师不愿应对费时费力的高压工作,他们想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You must be a subscribersubscribersubscribersubscriber to read this content, please subscribesubscribesubscribesubscribe today.

For group subscribers, please click here to access.
Interested in group subscription? Please contact us.

你需要登录去解锁本文内容。欢迎注册账号。如果想阅读月刊所有文章,欢迎成为我们的订阅会员成为我们的订阅会员

已有集团订阅,可点击此处继续浏览。
如对集团订阅感兴趣,请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