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会新《调解规则》的特点

0
1398

际商会新的《调解规则》于2014年1月1日生效。新的规则替代了自2001年起沿用的国际商会《友好争议解决规则》(简称ADR规则)。在《调解规则》生效后,原本规定适用ADR规则的所有协议都立即适用该新规则,除非一方当事人反对(在此情况下将继续适用原ADR规则)。目前新的规则有八种语言版本,还有更多语言版本也将很快会推出。本文对新规则的主要特点做了分析。

ICC背景情况介绍

新的《调解规则》由国际商会的仲裁和友好争议解决委员会起草,并征求了由来自29个国家的90名成员组成的工作组的意见,包括经验丰富的调解人、律师和企业内部法律顾问的意见(以内部法律顾问意见为重点)。该委员会由来自世界各地超过700名委员组成,是国际商会的争议解决智囊团。在起草该规则时,委员会试图达到下列三项主要目标:

  1. 整合国际商会国际友好争议解决中心(简称ADR中心)的现有业务;
  2. 在规则中反映自2001年以来在调解和友好争议解决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
  3. 保持《调解规则》与2012年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的协调统一。

因此,虽然《调解规则》是新颁布的,但是在透明度和灵活性方面秉承了原ADR规则的精神。

主要特点

名称变更。原ADR规则和新的《调解规则》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名称的变更。另外,在原规则中提到“中立人”一词的地方都用“调解人”一词代替。虽然新的规则仍然允许当事人选择调解之外的和解方法,但是调解被设定为了默认的方法。这反映出在国际实践中调解已成为当事人在友好解决争议时首选的和解方式:自2001年以来按照旧规则提交的争议中有90%选择将调解作为争议的解决方式。

调解指导性说明。新规则的第二个特点是随规则发布的《国际商会调解指导性说明》。该文件作为《调解规则》的实用指南,就组织和实施调解程序时的考虑事项提供指导。该文件包含41个要点,分为若干独立小节,涵盖调解的性质和优势、调解程序的准备及案情摘要和文件的使用等问题。

调解程序。新规则的一个特点是要求当事人在参与调解前首先就调解方式与调解人进行讨论并收到调解员出具的一份书面说明,告知他们最后确定的调解方式(第7(1)-(2)条)。这使得当事人可以在充分了解调解程序之后才决定是否进行调解,减少当事人因为未充分了解程序而退出调解的风险,这体现出虽然调解是当事人自愿进行的,但是他们需要遵守事先达成的调解协议。但是,除上述要求外,新规则有意回避就调解方式做出任何具体规定,反映出国际商会的争议解决规则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和法律特点进行调整的特点。

ADR中心的作用。该规则还加强了ADR中心在调解执行中所起的作用。首先,规则明确规定,双方事先未就调解达成协议但是一方希望进行调解的,ADR中心将协助当事人考虑是否选择调解(第3条)。ADR中心目前在此情况下的做法是:向双方当事人提供书面信息并与他们共同或分别进行通话,解答关于调解程序的问题并提供相关信息。第二,规则授权ADR中心在双方未作约定的情况下做出程序性裁定(第4条),例如规定调解语言和调解会议地点等,避免调解员在早期做出此类可能引发争议的裁定,确保在调解会议召开前当事人与调解员之间保持融洽关系。

平行法律程序。最后,新规则鼓励在司法、仲裁或其他法律程序进行时同时进行调解。规则第10(2)条明确允许此类平行法律程序,除非双方另有约定或被法律所禁止。另外,规则还规定在先前进行的国际商会仲裁程序中缴纳的申请费可以用于抵销某些案件的调解管理费(附件第4条)。另外,指导性说明建议当事人在按照国际商会《仲裁规则》召开的案件管理会议中考虑在仲裁程序时间表中开设“调解之窗(Mediation Windows)”(指导性说明第30段;同时参见国际商会《仲裁规则》附件4的相应规定)。但是,规则有一个重要的限制性规定:除非所有当事人书面同意,调解人不得在任何其他相关的司法、仲裁或类似程序中担任任何角色。这一规定是考虑到虽然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希望在其他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时进行调解,但是在后续争议解决程序中当事人仍然希望能够聘请独立、公正的中立人。

增加成功几率

2001年以来,ADR中心按照原ADR规则调解了大量案件,涉及70多个国家的公民。在这些调解案件中,超过75%的当事人最终达成了和解。为最大限度增加成功解决争议的几率,国际商会新的《调解规则》对旧规则做了一定调整。ADR中心采纳新规则后将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协助工商业界解决跨境复杂争议。

Hannah Tümpel 是位于巴黎的国际商会国际友好争议解决中心的高级顾问及办案秘书。Sylvia Tee是位于新加坡的国际商会争议解决服务的仲裁及亚洲友好争议解决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