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这家瑞典公司最终赢得了针对该公司长达12年之久的专利侵权诉讼,一家杰出的律师事务所评论道,这类诉讼的突出问题在于缺乏一个公平合理的程序。
“如何缩短类似案件做出最终裁决所需的时间,是该案带给我们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北京润明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王亚东向《商法》月刊表示。
2000年7月,大连汉普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的胡宣华和胡斌就爱立信某几款型号的手机对爱立信(中国)和北京爱立信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提出专利诉讼。
“该起专利侵权案件发生之时,正值爱立信等三大手机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鼎盛时期。”王亚东说。“[该案]对爱立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将近12年之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12年3月27日驳回原告的全部请求。原告随即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但后来申请撤诉。
今年 1月6日,最高法院同意原告撤诉,标志着该案最终结束。
“如果法院能够及时依法做出公正的判决,则对于爱立信的合法权益会产生积极的保护作用。”王亚东说。
“而目前手机市场已经进入“苹果”、“三星”时代,这个迟来的判决对于爱立信而言,除了不必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以外,就没有其他任何意义了。”
“尽管该案审理期间涉及专利行政诉讼程序,但是真正造成近12年才做出判决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法院拖延案件的审理过程。”王律师认为。
“这个案件再次印证了‘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这句法谚所陈述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