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流行令经营活动暂停,企业复工后,由于外需下降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中断,法律问题随之而来。企业法务应当如何管理这些风险?靳海莲报道
必需品或许是再创造之母。三亿只N95口罩和一亿只外科口罩,这是位于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收到美国加州政府的订单内容。汽车销量受阻的情势当前,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制造商,据报道,其每日产能已达1500 万只。市场的“无形之手”开始运作,将汽车和口罩两个行业的休戚悄然相连。比亚迪并非孤例,全行业均在重新利用其生产设施,以抗击疫情、维持业务运转。
无独有偶,一家位于石油化工产业下游的乙烯供应商,往日为汽车生产提供零配件成品和半成品,面对疫情,旋即转变其部分生产线,开始生产熔喷布。这种织物乃是口罩的关键生产材料。
这一转变及时且精明。由于投资周期较长且生产线建设成本高,即使对于中国来说,短时间内要想扩大熔喷布产能,难度也不小。短缺状态令熔喷布的市场价格一度飙升至原来的40 倍。
“疫情激发了中国制造业的潜能,”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全朝晖评价,“制造业是经济复苏之本,企业创造性的应对方式不仅为其自身带来收入,而且为国计民生做了贡献。”
另一方面,全朝晖称,该乙烯供应商发行了“疫情防控债”以募集资金,其熔喷布新业务正是履行了此债“重点医疗物资生产”的募集资金用途要求。
中国在线旅游平台同程艺龙的法务总监马莉提示:“创新性业务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需要法务具备充分的商业思维,从商业与法律风险平衡的视角去分析和处理。”
You must be a
subscribersubscribersubscribersubscriber
to read this content, please
subscribesubscribesubscribesubscribe
today.
For group subscribers, please click here to access.
Interested in group subscription? Please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