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中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应对

作者: 牟笛、林陈瑶,胡光律师事务所
0
2122

着企业营销理念、现代交通和媒体通讯的发展,商业展会日益成为企业展示自身产品、优势,发掘潜在客户的重要平台。然而,游人如织的商业展会也时常被不法商家利用来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

牟笛 Vincent Mu 胡光律师事务所 资深律师 Senior Associate Martin Hu & Partners
牟笛
Vincent Mu
胡光律师事务所
资深律师
Senior Associate
Martin Hu & Partners

由于展会时间通常较短,知识产权所有人往往难以在有限的展期内做出适当反应。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目前在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缺失,权利人也难以获得有效的救济。因此,权利人往往在展会结束后,才提起诉讼维权。

不过,根据我们此前处理类似案件的经验,知识产权所有人可以凭借充足的事前准备,在展会期间便采取适当策略,解决此类“准争议”。即便最后还是要对簿公堂,展会期间的得当策略也有助于权利人在诉讼中胜出。

日常准备

商业展会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故展会中出现的侵权行为具有突发性、即时性的特征。因此为了迅速判断展会中的特定行为是否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知产所有人必须提前对自己拥有的各类知识产权进行梳理、分类。

同时,为了制止侵权行为,知产所有人还必须向展会主办方等证明自己对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因此,为应对突发的展会侵权行为,知产所有人最好提前准备好相关知识产权权属的证明材料。

另外,如果某一参展商在参展之前已经由法院判定侵权且判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知产所有人可以凭该判决书要求展会所在地的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对该参展商进行处罚,因此知产所有人还应该提前整理好其取得胜诉的知识产权案例,准备好相关判决材料。

林陈瑶 Chloe Lin 胡光律师事务所 律师助理 Legal Assistant Martin Hu & Partners
林陈瑶
Chloe Lin
胡光律师事务所
律师助理
Legal Assistant
Martin Hu & Partners

展会前准备

在展会开始前,知产所有人应搜集展会相关信息,包括展会主办方、承办方和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展会中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的人员,明确展会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救济渠道,以便在发现侵权行为时能及时有效地启动维权程序。

目前,许多展会主办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因此,知产所有人如果在信息搜集过程中发现展会主办方或承办方并未对知识产权侵权提供任何救济渠道,就应该告知主办方根据法律所负有的知识产权保护责任,引起主办方的重视,并建议主办方在与参展方的展出合同中增加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如果展会持续时间在三天以上,知产所有人还可以建议主办方设立展会知识产权投诉机构。

知产所有人还应对参加展会的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展会前的培训,制定应对展会侵权行为的行动手册,以协助现场工作人员准确判断某一行为是否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并有效应对侵权行为。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知产所有人可针对展会现场发现的侵权行为迅速采取以下现场措施:

  • 及时投诉。知产所有人如果在展会现场发现侵权行为,应迅速向负责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机构、展会主办方或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提供上述机构和部门要求的维权材料。如上述机构和部门拒绝接收维权材料,知产所有人可以采用当日快递的方式送达维权材料,并保留送达证明。
  • 证据留存。从发现侵权行为,到投诉并要求主办方对侵权参展方进行撤展的整个过程中,知产所有人都应注意通过拍照、录音录像等记录手段对侵权行为和自身的维权行为进行证据留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知产所有人还可以通过公证人员进行现场录像等对现场情况进行公证。

提出起诉

如果展会主办方或者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在知产所有人采取上述现场措施后仍未对侵权参展方进行撤展,知产所有人还可以在展会后起诉侵权参展方。此时,现场工作人员在展会中留存的录像、录音和照片等就可以作为起诉证据使用。

知产所有人还可以尝试将展会主办方(特别是该主办方为商业公司时)列为侵权参展方的共同被告。

此时,对维权行为和维权过程留存的证据,如录音、录像包括维权材料快递送达证明等都可以用来证明主办方的共同侵权故意。

但是,知产所有人同时也应该注意,因为展会主办方对参展商是否构成知产侵权有一部分自由裁量权,因此针对展会主办方的起诉也有可能会被驳回。

 

Martin_Hu_&_Partners_logo

胡光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芳甸路1155号浦东嘉里城办公楼8楼

8/ Floor, Kerry Parkside Office

1155 Fangdian Road, Pudong

Shanghai, China

邮编 Postal code: 201204

电话 Tel: +86 21 5010 1666

传真 Fax: +86 21 5010 1222

www.mhplawyer.com

胡光 Martin Hu

电子信箱 E-mail: martin.hu@mhplawyer.com

牟笛 Vincent Mu

电子信箱 E-mail: vincent.mu@mhplawy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