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保护法修正草案下 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0
1431

国终于准备在近20年之后将要首次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于1993年10月颁布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3年4月28日公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5月31日。正式的修正案可能还要经过人大常委会两轮讨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颁布。

Draft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addresses ‘e-issues’, 消费者保护法修正草案下 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草案》加强了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并强化了经营者的义务,并希望通过解决自法律颁布之后出现的新问题以及突出的问题,例如保护个人信息、商业性电子信息、商品保证、商品召回以及电子商务,及时更新法律规定。有关行政部门还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对经营者及其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惩罚力度也有所加大。

保护个人信息

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于2012年12月28日起实施)规定一样,草案要求经营者在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前,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经营者还必须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得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违反以上规定将被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更为严重的将被吊销营业执照。

尽管中国仍然缺少全国性有关个人资料私隐保护的法律,但是政府明显已经开始重视个人资料的保护,至少是在某些特定领域。中国的经营者需要适应更加严格的个人资料保护监管制度,并且应当意识到有关监管在未来会更加严格。

商业性信息

如果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包括短信、电子邮件以及通过其他电子平台(例如微博)发送的信息。

扩大退货、修理或更换义务

新草案将中国的“三包”制度(经营者必须按照国家规定修理、更换或者退货)扩展到目前不属于“三包”范围内的商品和服务。经营者提供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如果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合同法》规定的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要求更换或者修理。在对大件商品进行退货时,经营者还应当承担运输费用。

缺陷商品的召回及其他措施

为了回应近期发生的缺陷商品案件,并为了统一有关召回制度的法律规定,《草案》明确规定了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有义务采取消除危险的措施,包括停止生产、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措施。采取召回措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消费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费用。

电子商务

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明确扩大到电子商务领域——经营者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电子商务经营者以及从事证券、保险、银行业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真实、必要的信息。

如果经营者采用电子商务方式销售商品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但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除外(例如新鲜食品)。这七日实际上是“冷却期”,消费者可以无理由解除购买合同并退还购买商品。有关该条款还存在着许多争议:这是否赋予了消费者过多的权力,这段冷却期是否会被滥用?

有关行政部门的抽检权

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局、质监局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内的有关行政部门目前必须要对经营者进行抽查检验,如果发现商品和服务存在缺陷,可能对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停止生产、停止销售、警示、召回等措施。

惩罚力度加大

对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大,由赔偿消费者购买价格的两倍提高到赔偿购买价格的三倍,或者人民币500元(80美元),以较高者为准。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不符合有关要求的,有关罚款由处以五倍的违法所得提高到十倍。经营者故意提供存在缺陷的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两倍以下的民事赔偿。

有关措施

可能会受到以上修订影响的经营者,例如在中国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或者向该等经营者提供在线交易平台的经营者,应当考虑是否需要因此以及如何改变自己的商业行为,修改与消费者或商业伙伴签订的合同。

《商法摘要》由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协助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之用。读者如欲开展与本栏内容相关之工作,须寻求专业法律意见。读者可通过以下电邮与贝克·麦坚时联系:张大年(上海)danian.zhang@bakermckenz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