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资管产品底层资产的审查边界

作者: 姚晓敏、王美琳,兰台律师事务所
0
2610

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传统融资渠道大幅收紧,发债门槛大大提高,通过信托等非标资管产品的融资方式快速崛起。

姚晓敏-YAO-XIAOMIN-兰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Partner-Lantai-Partners
姚晓敏
兰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20186月,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北京银监局对辖下两家信托公司的处罚决定,处罚原因是未按照穿透原则向下识别底层资产的真实合规性。可见,监管部门针对底层资产的监管力度日渐趋严,但该等审查的标准并未形成统一认知,审查的边界仍是业内广泛
探讨的问题。

底层资产

通俗来说,底层资产就是对基础资产穿透后的结果。对于基础资产不复杂的情况,如应收账款,基础资产就是底层资产。而基金、信托、理财产品都是经包装过的资产管理产品,基础资产依托的底层资产相对复杂。

《关于增强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要素等事项的通知》(中债字[2015]108号)中首次明确了以金融资产为主的底层资产的类别及定义,将底层资产划分为15类,目前仍在用的为前14类,分别为:现金及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新增可投资资产、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金融衍生品、代客境外理财投资、商品类资产、另类资产、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其他资金投向的底层资产分类并没有明确规定,可做参考。就非标资管产品而言,底层资产主要有信托贷款、委托债权、应收账款、受(收)益权等。

监管要求

为防止因底层资产发生风险而波及到资管产品层面、损害投资者权益,整治监管套利等资管业务乱象,监管部门普遍要求金融机构以“穿透”为原则审查底层资产。该等要求在银保监会《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证监会《资产证券化监管问答(一)》等监管规范中均有明确体现,且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出台后日趋严格。

王美琳 WANG MEILIN 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 Associate Lantai Partners
王美琳
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

资管新规虽未明确穿透二字,但严格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要求、消除多层嵌套、强调设定统一标准规制资产管理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均侧面反映出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审查底层资产的要求。

但是,现行的监管规范中均未对如何穿透作出进一步地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没有具体的细则或规范为依据,难免无所适从,对底层资产审查的标准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

审查边界

监管部门虽然未对金融机构应对底层资产尽到何种程度的审查制定统一标准,但在资产证券化方面,《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工作指引》要求,管理人须对基础资产的法律权属、转让的合法性、基础资产的运营情况及现金流进行尽调,该指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结合近日发布的《信托公司受托责任尽职指引》中关于尽职调查的规定,笔者认为,所谓“穿透审查”,金融机构至少应对底层资产的真实合法性和交易合规性进行确认。

就底层资产的真实合法性而言,以应收账款为例,应通过审查相关交易凭证等核实是否存在真实合法的交易背景,判断底层资产是否合法形成,确定法律权属;并核查底层资产的现状、运营情况及现金流,判断底层资产是否处于合法有效存续状态中。

就底层资产的交易合规性而言,因其类别和所处的行业不同,适用不同的监管规范,需根据资管产品的不同类型,综合各监管规范,抽丝剥茧、恰当适用。如信托产品中,向房地产开发商发放信托贷款的,底层资产需要满足四证齐全、房地产公司至少30%项目资本金、融资方二级及以上开发资质(又称四三二)等监管条件要求。

底层资产关乎资金的最终流向,无论是正本清源的监管走向还是金融市场内部风险控制都对底层资产审查提出更高要求,该等审查需要整体把握,窥一斑而知全豹,才能摸清底层资产的全貌,建立在真实合法与交易合规底层资产之上的非标资管产品,防风险才能有扎实的基础。

作者: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姚晓敏、律师王美琳

兰台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一号

第三置业大厦B座29层 邮编: 100028

电话 : +86 10 5228 7777

传真 : +86 10 5822 0039

电子信箱 :

yaoxiaomin@lantai.cn

wangmeilin@lantai.cn

www.lant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