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法律是什么?”和“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是律师、立法者、法官等人士一直争论不休的两大命题。大多数人都认为,法律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法律具有普适性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此而衍生出“盲目的公正”这一流行概念。作为这一概念的化身,古罗马正义女神雕像蒙眼闭目的形象象征着不偏不倚,其手持的天枰寓意平衡、真实与公平。
就任何法律体系而言,在真实与公平之间求取平衡并非易事。如果认为法律应具有普适性,应平等地适用于众生,则法律的严格适用有时势必会导致不公平或不公正的后果,在法律明确指定的情形之外的案例(如法律未作规定之处)或涉及不道德行为而非不法行为的案例中尤其如是。
英语中有句谚语说:“疑难案件出坏法”,说的正是这一现象。
对于真实和公正这两个时而相互冲突的目标,不同的法律体系寻求平衡的方式各有不同。下文将对普通法法域和中国大陆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寻幽探微。
普通法法域
“普通法”一词带有一定的误导性。一方面,“普通法”常用于区分属于“普通法系”的法域(即法律体系沿袭英国法的法域)和属于“大陆法系”的法域(即法律体系起源于罗马法并吸收法国或德国法律传统的法域)。
另一方面,普通法法域中常以“普通法”一词来界分两种不同的法律体系,即“普通法”和“衡平法”。
“衡平法”体系渊源于大法官法院。大法官法院设立于14世纪的英国,由大法官掌管。作为国王的高级大臣和代表之一,大法官由国王授权审理不服普通法法院裁决的当事人所提出的申诉,并根据“国王的良心”判案。早期的判决基于纯粹的主观因素,经自由裁量而决定。在此期间的“衡平”尚不足以构成上文所述的“法律”。
不过,大法官法院到17世纪已发展成熟,“衡平”也演变成为有其自身原则和先例的独立法律体系。衡平法因此具备了统一性、一致性和可预见性,这是公平、透明的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
You must be a
subscribersubscribersubscribersubscriber
to read this content, please
subscribesubscribesubscribesubscribe
today.
For group subscribers, please click here to access.
Interested in group subscription? Please contact us.
你需要登录去解锁本文内容。欢迎注册账号。如果想阅读月刊所有文章,欢迎成为我们的订阅会员成为我们的订阅会员。
葛安德以前是年利达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合伙人,现在墨尔本法学院教授法律,担任该法学院亚洲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葛安德的新书《商法词汇:法律概念的翻译和诠释》重新汇编了其在本刊“商法词汇”专栏撰写的所有文章。该书由Vantage Asia出版。如欲订购,请即登录beta2.law.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