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再保险是最古老的再保险方式,指原保险人将特定的保险业务(如巨额风险或超出一定限额的个别保险业务)临时与其他保险人订立再保险合同。再保险业务往往涉及巨额保险标的和赔付风险,本应属于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的重要一环。
不规范操作
但是,中国目前的再保险业务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合规要求在缔约过程中的重要性。经保险经纪人撮合后,再保分出方与分入方仅通过邮件、传真等简单沟通,即视作完成缔约。不仅不签署书面合同,对于关键条件变化也不再确认。这些不规范的操作隐含着巨大商业风险,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引发巨额保险赔付时,再保险人将严格援引合同法规则否认存在再保险关系,逃避承担赔付责任。
根据本所律师近期处理多起再保险商事纠纷的经验,再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关键争议均集中于再保险合同是否成立上,而缔约阶段的上述随意及不合规之处,均可能导致法院否认合同成立,极大增加了再保险分出公司的败诉风险。
源于再保险行业多年以来形成的不规范操作习惯,导致业界普遍存在诸多不合规操作。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缔约后不签署正式再保险合同、忽视对新要约的承诺等方面。
书面合同缺失
当前再保险行业实际操作中最大的一个弊端,是缔约后不签署正式的书面合同。再保险双方的合意都以零散的邮件、传真、信函等方式记载。实务中经常会发生关键条件反复协商的情况,则这些载有不同条件函件的法律性质认定问题极易引发争议。我们在案件代理中还遇到因历时久远、经办人离职、中途更换电脑、邮箱清零等原因导致关键邮件遗失的情况,这些情况都加大了收集案件证据的难度。
另外,再保险合同历经数百年发展已经形成其独有的规则体系,例如最大诚信条款、共命运条款、直接索赔条款、代位求偿条款等。这些规则是专门针对再保险交易纠纷争议宜发事项而创设。我们认为,再保险参与人缔约成功后再签订标准再保险合同,不仅能够体现再保险业务的专业特殊性,并且能够避免争端产生。
忽视新要约的再确认
中国《合同法》第30条规定: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我们认为,涉及再保险份额、费率、被保险人、险种等变更的,属于实质性变更。实践中,再保险合同不成立的原因多源于未对新要约重新承诺。
以具有全国影响的海力士再保险纠纷为例,案件争议的关键是分入方给分出方的缔约承诺中曾提出六个备注,可认定为对原条件的实质修订,构成新要约。如果分出方无法证明其对新要约做过再确认,则法院很可能认定合同未成立。
从我们处理再保险合同纠纷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常见现象:再保险合同成立后,分出人有时会在约定份额限度内减少分出份额,并按实际履行份额付费。分入方往往不会对该变更提出意见,也不会再次确认。
例如,我们处理的一起纠纷中,双方要约承诺中约定“可接受的份额为30%”而实际上按照20%份额履行。
庭审中,我们代表分出方对其解释如下:(1)原约定份额为30%以内,实际履行20%并不违反该约定;(2)对方接受20%份额的保费未提异议;(3)分出方下调分出比例是为严格履行保监会关于不得超过80%比例的监管规定。
尽管我们成功说服法官认定再保险关系成立,但是如果交易双方能就该变更再次确认并签署正式再保险合同,应该有可能促使对方切实履行合同并避免诉讼争端发生。
规范缔约程序
改善再保险行业存在的种种弊端并非一夕之功,但是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遵守缔约规范做起,严格按《合同法》《保险法》规则完成要约邀请、要约、承诺、新要约、再承诺、合同签订、备案等流程。
同时,再保险业务需要提升对再保险从业者、经纪人法律意识和技能的要求,必要时还应该邀请专业法律人士参与缔约流程。
确保缔约过程的规范化,不仅符合保险人、被保险人的利益,也对再保险业务合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吴迪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89号
长泰国际金融大厦1901室 邮编:200122
Room 1901-1905, Chamtim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 No. 1589 Century Avenue
Pudong, Shanghai 200122, China
电话 Tel: +86 21 6854 4599
传真 Fax: +86 21 6854 5667
电子信箱 E-mail:
harry.wu@wintell.cn
www.wintel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