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私募基金运作的需要和法律规定的要求,合伙企业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存在各种“会议”或“委员会”形式的决策机构或者机制,用于承担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和日常运营方面的部分职权,或者作为一种议事机制,用于讨论私募基金的相关事宜并作为管理人或普通合伙人的决策基准或参考。
本文中,笔者旨在对私募基金中常见的各种“会议”或“委员会”的必要性、形式、职权、设置目的等方面进行简要梳理。
常见的基金“会”。私募基金的“会议”或“委员会”主要包括:合伙人会议、投资决策委员会、咨询委员会。有个别基金会设置外部顾问委员会(用于邀请行业资深人士作为成员,就基金的投资、运营等方面向管理人提供建议,其在人民币基金中并非常见安排,本文暂不讨论)。
上述各“会”中,除了合伙人会议为《合伙企业法》和《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3号(合伙协议必备条款指引)》(《必备条款指引》)规定的合伙企业必备内部机构外,其他的委员会或者会议机制并非合伙企业的必备机构。因此,除合伙人会议外,对于每支私募基金,普通合伙人及/或管理人将根据商业安排决定该基金是否设置其他会议/委员会机制,不设置也并不影响私募基金的法定完整性以及主体资格的有效性。
合伙人会议。合伙人会议为私募基金的必备机制,根据《必备条款指引》的规定,在合伙协议中应列明合伙人会议的召开条件、程序及表决方式等内容。虽然私募基金由管理人履行基金管理职权,执行事务合伙人履行执行合伙事务的职权,但合伙人会议并不是一个无决策权或话语权的机制,总的来说,它的存在主要用于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作为有限合伙人知悉和了解私募基金运作情况的路径,管理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会通过定期的合伙人会议对于合伙企业过往的经营和投资情况向全体合伙人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作为私募基金根本性、基础性事务(比如合伙目的、经营期限、投资策略实质性调整,私募基金结构调整,利益冲突和关联交易,对外举债或担保,变更或者突破投资限制等事项)的决策机构,鉴于该等事宜对于私募基金和合伙人的投资目的和利益有实质性关联和影响,从谨慎和自我保护的角度,普通合伙人及/或管理人一般会将此等事宜交由合伙人会议决定。
第三,在危机情况下,作为其他合伙人自我保护的途径,比如普通合伙人或管理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损害私募基金和其他有限合伙人权益时,其他合伙人通过合伙人会议除名普通合伙人或更换管理人,保护基金和其自身的权益。
投资决策委员会。有的基金中将其命名为“投资委员会”或“投委会”,一般由管理团队的核心负责人组成,作为审议所管理基金对外投资、退出的最高决策部门。
一般管理人会制定相对详细的投委会议事规则,但不同的基金在合伙协议中披露的口径差异较大。有的管理人选择将投委会的成员名单、议事规则详细披露在合伙协议中,以体现其投资决策流程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有的管理人选择不在合伙协议中体现投委会机制或不体现投委会的具体议事规则,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在基金存续期间,存在管理人因内部原因调整投委会的成员、议事规则的可能性,如果合伙协议中不体现,在此情况下就不需要调整合伙协议,保持合伙协议的稳定性。
二、投委会机制具有一定的商业秘密价值,管理人不希望写入合伙协议中披露给除管理人之外的其他主体。
上述披露口径主要是管理人的风格和偏好,并无优劣之分。
咨询委员会。有的基金中将其称为“顾问委员会”或“有限合伙人代表委员会”,一般委员席位由普通合伙人自主决定给与其选定的有限合伙人(主要考量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出资额、重要性等)。
此机制相比于合伙人会议,人员少,方便召集和决策,参与委员本身能够代表大部分重要有限合伙人的意见,且一般在私募基金领域经验丰富、专业度高。
因此,有的基金会选择设立咨询委员会,将一部分本来由合伙人会议审议的事项调整至咨询委员会审议,从而提高私募基金的决策效率。
作者: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芳、律师杨晓瑞
中伦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
SK大厦28/31/33/36/37层 邮编: 100022
电话: +86 10 5957 2288
传真: +86 10 6568 1022
电子信箱:
catherinechen@zhonglun.com
yangxiaorui@zhongl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