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时应关注合同管理

作者: 朱树英,建纬律师事务所
0
2064

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亟需港口、机场、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这是中国跨国投资和施工企业海外发展的极好机遇。同时,上述企业“走出去”也面临着法律、政治、市场、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风险。

朱树英 Zhu Shuying 建纬律师事务所 主任 Director City Development Law Firm
朱树英
Zhu Shuying
建纬律师事务所
主任
Director
City Development Law Firm

高铁热潮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已和多个地区和多个国家的发展相衔接,众多投资建设项目走出国门已成为趋势,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高铁建设领域。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已经跟中国有战略合作协议或潜在合作意向的高铁计划累计达3.47万公里,占全球高铁建设计划规模的37.2%。其中,中国政府主导的“一带一路”涉及高铁建设规模达到2.63万公里,占全球高铁建设计划规模的28.3%,占中国有望参与海外高铁总里程的76%。“中国高铁”这一品牌在世界上的认知度正在逐步提升。

境外风险

但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

例如,2009年的中东沙特麦加轻轨项目,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作为总承包商,中铁18局是具体承建公司。由于该局合同履约管理水平不适应国际市场,在施工中没有及时加强合同履约的签证索赔的过程管理,导致工程的签证索赔未起到增加工程量和工期顺延的实际效果。工程完成后,作为上市公司的中国铁建公告称,麦加轻轨项目将给其带来41.53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损,几近其全年利润的一半。

又如2009年的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因中国海外工程公司(中海外)为主的联合体与波兰公路管理局签下了总价锁死的合约,不适应国际工程的签证索赔管理,以致成本上升、工程变更及工期延误都难以从业主方获得补偿,最终不得不选择违约退出。为此波兰公路管理局对中海外及其联合体的索赔估算为7.41亿兹罗提(约合17.51亿元人民币)。

FIDIC合同

可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必须熟知并熟练运用国际惯例。国际工程承发包应适用菲迪克(FIDIC)合同文本,该合同文本由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编制、完善。菲迪克合同充分保护承发包双方的合法权益,合同条款适应跨国承包工程的客观需要。

按国际惯例,跨国承发包工程的投资人和承包人须使用菲迪克合同。世界银行、亚洲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科威特基金会等国际金融组织的项目都规定强制使用菲迪克合同。“走出去”的中国施工企业毫无疑问也应适用菲迪克合同文本。

关键时刻

总体上说,中国施工企业目前尚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在国际市场承包的一般是低端项目,承包方式主要是施工总承包,适用的菲迪克合同文本主要是“红皮书”。在这样的低端市场适用“最低价中标”模式,对中国施工企业的竞争发展非常不利。中国施工企业在国际市场应放弃低端市场、巩固中端市场、进占高端市场,借助 “一带一路”的时代浪潮,及时完成国际工程技术转型,以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企业,尤其是施工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服务“随船出海”,这对中国律师的国际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中国律师能够适应这种服务需求的专业人材缺乏,人数不多,也缺乏实践经验。从这层意义上说,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迫切需要中国律师提供与之相应的法律服务,而中国律师的服务现状和能力说明中国律师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以国际工程合同的履约管理为例,施工企业要维护自身权益和实现盈利,必须勤于签证,精于索赔。前述两个失败案例的原因就是对此认知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律师应跟随项目提供服务,协助施工企业提高对国际工程项目索赔与签证的认识,了解其概念及运作方式,认识到国际工程签证和索赔的管理就是合同履约管理的根本。

中国律师应在施工过程中服务于施工企业,加强合同履约的证据管理,根据合同约定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签证索赔手续,认真做好合同履约过程中书面证据的搜集固定和分类管理,用过程中形成的证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一带一路”政策大热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企业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快与国际接轨,全面加强合同的签约管理和履约管理。同时,中国律师应当抓住巨大商机和提升业务档次的发展机遇,和中国企业一起“走出去”,适应新的挑战和新的服务要求

作者:朱树英,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

City_Development_Logo

上海市淮海中路283号香港广场南座31楼

邮编:200021

31/F Hong Kong Plaza

283 Huaihai Middle Road

Shanghai 200021 China

电话 Tel:+86 21 5239 3188

传真 Fax:+86 21 5239 3128

电子邮箱 E-mail:

zhshy@jianwei.com

www.jian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