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提供商适用“避风港原则”的探讨

作者: 王亚西、向莉,元合律师事务所
0
1354

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服务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避风港原则”在新技术面前遇到了挑战。近年来关于“避风港原则”在云服务环境下如何适用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阿里云案为例进行探讨。

云服务属于何种类型的“网络服务”?

Cloud
王亚西
元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避风港原则”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网络服务时,如果服务对象利用网络实施了侵权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免于承担赔偿责任。我国立法中体现“避风港原则”的条款主要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以及《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

“避风港原则”的适用对象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但我国立法并没有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行明确定义。《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只规定了四类网络服务,分别是自动接入/自动传输、自动缓存、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和搜索链接服务。《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针对的是一切发生于网络空间的侵权行为,没有限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类型。鉴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与《侵权责任法》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因此在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中,优先适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

cloud
向莉
元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云服务是指以云计算为核心提供的网络服务。从技术上讲,云服务模式包含了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的多层次服务,具体包括: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模式,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模式和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在具体案件中,首要问题是判断云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网络服务是否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的范畴。

在“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中(简称“阿里云案”,参考(2017)京73民终1194号判决书),阿里云公司提供的云服务器租赁服务,是为网络用户接入互联网、开设网站或创建网络应用等提供的网络服务。

法院认定云服务器租赁服务属于底层网络技术服务,与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处于不同的业务流程和技术层级,不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也不属于自动接入、自动传输和自动缓存服务,因此不适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规定,应当直接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云服务提供商需要采取何种“必要措施”?

“避风港原则”的核心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侵权通知后及时删除侵权信息则不用承担赔偿责任,所以“避风港原则”通常也被称为“通知-删除规则”。但“通知-删除规则”的有效适用场景是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和搜索链接服务,以能够确定侵权内容的存储地址为前提。

在云服务场景下,“通知-删除规则”面临失灵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侵权内容存储在分布式计算机中,而非确定的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无法获得特定网址。第二,云服务提供商受限于网络安全或保密性要求,未经用户授权不能接触侵权内容。因此,如果硬要求云服务提供商必须删除侵权内容,可能会不合理地加重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损害网络用户的利益。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体现的“通知-删除规则”是针对特定网络服务类型做出的制度安排。《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前述条款所述的“必要措施”可以是不限于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的措施。

以阿里云案为例,法院认为阿里云公司对云服务器中运行的软件系统和存储的具体信息内容无法直接控制,在技术上不能针对具体信息内容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的措施,因此对于阿里云公司而言,接到权利人的投诉通知后转送给相关云服务器的承租人可以认定是必要措施,符合免责条件。

由此可见,在云服务场景下,“必要措施”的范围是开放性的,要根据所侵害权利的性质、侵权的具体情形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条件、能力等加以综合确定。

作者:元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亚西、合伙人向莉

元合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号
财富金融中心(FFC)58层 邮编: 100020
电话:+86 10 5733 2388
传真:+86 10 5733 2399
电子信箱:
lianchenghe@yuanhepartners.com
wangyaxi@yuanhepartners.com
www.yuanhepartners.com